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大体可分为拟定提纲、起草初稿、修改定稿三个步骤。

(一)拟定提纲

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学生第一次写作的超长文章,内容多、结构复杂、把握难度大。在动笔之前先拟定提纲,对整篇论文作出总的规划,可以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大的改动或返工。

提纲是一篇毕业论文的逻辑框架。拟定提纲,有助于作者从全局着眼,确立毕业论文的主题内容和论证角度,确立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防止行文时偏离既定方向;有助于梳理思路,做到条理化、系统化、明确化,把问题想得更加周全,防止遗漏,避免走弯路和出现大的反复;有助于从整体出发组织材料,周密地布局谋篇,包括毕业论文的总论点是否正确、鲜明、突出,各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整篇论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否恰当,材料是否典型,论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可靠等,将这些按先后次序列成条目,让人一看就清清楚楚。同时,拟定提纲还有助于作者在把握总的进度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撰写论文的程序和方法,科学地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写作任务。

提纲有“粗纲”和“细纲”之分。“粗纲”又称简要提纲,它概括地提示毕业论文的项目要点,粗线条地把论文的总体轮廓勾勒出来。细纲又称详细提纲,它要求对总论点、分论点、主要论据、论证方法等结构项目作详细的开列,显现出毕业论文的主要骨架和梗概。究竟采用哪种提纲,取决于论文的复杂程度、个人写作习惯以及篇幅等。无论哪种提纲,都应反映出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是一篇毕业论文的雏形。

拟定提纲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标题式,即以标题形式把各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标题式的短句或词语。这种提纲简明、易记,但过于简单,时间长了,有时连自己也可能模糊不清。二是句子式,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加以概括,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种提纲具体、明确,为论文提供了各段落的主题句,便于起草成文,但不便于思考,不能一目了然,写起来费力。三是段落式,即用一段话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提纲精细、周详,为起段成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文字较多,费时也多。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句子式或段落式提纲。

拟定提纲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参见本书第三章之“布局与谋篇”。

必须指出,有了提纲,不一定就能将毕业论文写好。正确的做法是:撰写毕业论文时,既要遵循提纲,又不要被提纲所困,要边写边思索,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从而取得满意的结果。

(二)起草初稿

起草初稿,就是按照提纲提示的架构,运用书面语言,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及逐步形成的思想、观点,用毕业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初稿的写作是最艰辛的阶段,既是作者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对毕业论文从内容到形式基本成型的过程,也是对提纲再次检验、复查的过程。初稿起草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优劣。

起草毕业论文初稿,起笔的顺序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从引言起笔,即按提纲排列的自然顺序进行,从开头写起,依次写到结尾。先提出问题,明确全文的总论点,再展开作充分论述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写法有利于抓住论文的“纲”,纲举而目张,也与课题研究的逻辑思维相一致,论文的格调、风格前后易于保持统一,首尾衔接紧凑,自然流畅,写起来比较顺手,易于把握。

二是从正文入手,先写好正文部分,再写结论,最后回过头来再写引言。这种写法有两点好处:一是正文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研究中思考、耗神最多的问题,是作者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从这里入手容易起笔,思路顺畅。有时从引言动笔,往往难以开篇,从正文入手则先易而后难。写好正文,大局在握,心里踏实,就可从容写作结论、引言和完成全文。

三是从作者考虑最成熟的部分开始,即根据作者的构思和对毕业论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将整体分解开来,从作者思考最多、考虑最成熟的部分起笔,然后再写别的部分,最后组合成篇。这种写法有利于加大作者积极思考的能势。因为,作者在拟定提纲时,尽管经过反复思考,精心设计论文的布局,充分考虑了内容安排和层次设置,但一旦动笔,总不能对全篇的所有内容、每个部分的详细细节,都想得那么透彻,其中必定有认识较深刻、写作冲动强烈的某一部分内容。及时地捕捉这种灵感冲动,把想得成熟的部分最先写下来,不但得心应手,而且质量上也有较大把握。

起草毕业论文的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其一,要尽量把自己事先所想到的全部内容都写进初稿。初稿所包含的内容要尽可能充分、丰富,篇幅长于最后的定稿,即使有某些重复也不要紧。如果初稿过于简短、单薄,就会给定稿和修改带来极大困难。当然,也要防止一味堆砌,将所有收集到的材料都罗列到初稿中去。没有选择和提炼,使论文变成“杂货铺”。

其二,要符合毕业论文的规范格式,做到主要的结构要素齐全,逻辑顺序合理,纲目分明,结构完整,各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笔调一致,首尾圆合,通篇一贯。初稿常见的毛病是详略不均、主次不明。思路顺畅、写得顺手时,便信马由缰,一发而不可收;对于尚未想好的部分,就一笔带过。这种缺乏整体观念的写法,要加以预防。

其三,要尽量一气呵成,写写停停容易使思路“断电”。要沉下心来,排除各种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将初稿写完。不要纠缠于枝节,不要因材料不足或措辞拿捏不准而停笔,这样做容易打乱思路,影响对全文的周密思考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三)修改定稿

修改定稿,是完成初稿后重新对毕业论文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加工直到定稿的过程。这是毕业论文形成的必经过程,也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视具体情况,修改可以进行多遍。

实际上,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改的过程。在毕业论文的构思酝酿、拟定提纲阶段,作者选择材料、提炼主题、安排结构、运用语言等,都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的,需要不断地比较、斟酌、推敲。在起草初稿阶段,每层每段或每句写完后,作些局部的调整和增删,也是修改。这里所说的修改,不仅于此,它指的是从初稿完成到最后定稿,对毕业论文作全面的修改和加工润色的过程。

修改定稿,是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毕业论文的初稿精心加工,作集中、全面、整体的修改,使之更臻完美。客观事物、事理是曲折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事理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反复观察、研究、思索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在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在同时思考,使最初的想法得到升华,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把这些思考的结果通过修改融入毕业论文,对提高论文的质量是不容置疑的。同时,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仅反映了作者严谨的学风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也是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心的体现。“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修改的目的是使毕业论文能更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述研究的成果.总的原则是发现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问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

1)订正论点。要综观全局,立足全篇,看毕业论文的论点是否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是否有新见解。对总论点、分论点进行全面检查,把其中偏颇的改中肯,含混的改鲜明,片面的改全面,肤浅的改深刻,散漫的改集中,陈旧的改新颖,有失分寸的改恰当,立意太低的加以升华。

2)调整结构。要推敲毕业论文的结构是否完整、严密,层次是否分明,思路是否通畅。要把杂乱的层次梳理顺畅,臃肿的段落紧缩合并,上文不衔接的串通联贯,轻重倒置、详略失当的使之相宜,开头、结尾失当的斟酌周全,首尾缺乏照应的调整圆合。

3)控制篇幅。初稿的篇幅很少会正好合适,一般都比规定的内容多,词句繁琐,必须修改、控制。要突出论文的主旨,力求材料精当、典型、有代表性,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防止材料掩盖观点,削弱论文的主旨。要善于剪裁,下决心将与论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舍弃,大刀阔斧地把毕业论文的篇幅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更动材料。毕业论文选用的材料必须达到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必要,即材料能够证明观点和表现主旨;二是真实,即材料准确可靠而不歪曲事实;三是合适,即材料不滥不缺,恰到好处。达不到这些要求,就要增补、删减、调换。要把缺失的补足,失实的改真实,虚泛的换实在,平淡的调典型,陈旧的变新颖,分散的理集中,游离于主题的一律删除。

5)锤炼语言。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述要力求达意,包括用词准确,句子通畅,通篇有无遗漏。还要着力改正毕业论文中的毛病,如删除闲文,使语言精练;修改病句,使语句通顺;删削冗笔,使论文严谨。对那些陈词滥调、空话、套话、废话、大话,要毫不留情地删掉,力求精练、精确、精美,在准确、简洁、生动上下功夫。

6)推敲标题。包括对毕业论文总标题和各节小标题的修改。对小标题,要检查其层次、序号是否清楚,格式是否合适,同层次的小标题的表述是否一致。总标题虽然在拟定提纲时就巳确定,对论文的撰写起了导向作用,但初稿完成后,论文的思路定型,内容确定,结构关系明晰,有必要对总标题再进行斟酌和推敲,看是否与内容相配,全篇是否切题。如文题不符、宽窄失度,或标题太长、太笼统,都要进行修改,使其“题括文意,文切题旨”。

毕业论文修改定稿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热改法”,即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修改。这时头脑中对论文的全貌比较熟悉,原有构思还记忆犹新,初稿中的毛病容易发现。同时,在起草过程中发现或感觉需要改动的地方,由于忙于行文未作处理,初稿结束后及时修改,印象也比较清晰。

二是“冷改法”,即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写完初稿,头脑尚处于兴奋状态,一时难以跳出原来的框框.难以发现初稿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过几天以后,头脑冷静了,重读初稿就易于发现问题,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

三是他改法,即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毕业论文应以自己修改为主,也可请别人帮助,特别是指导教师的修改。自己写的论文自己往往难以看出毛病,他人却能一目了然,指出问题所在。

四是诵改法,即初稿完成后,作者亲自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再进行修改。对毕业论文中的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等毛病,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上口就跳出来了。

实际中,各种方法往往综合运用,最终达到定稿的目的。

下面的例文是一篇环境法学的毕业论文。

原文2.1万字,我们这里只展示其摘要和结语,其余则只展示其提纲。这篇毕业论文在结构上非常完整,所有要素齐全;在层次安排上,从当前法律界对环境法中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罪条件的不同理解出发,展开论述。

首先列举了司法实践中几个案例,从案例出发,深入论述本罪的定罪标准,提出了应在主观上排除故意及过失或推定过失的观点。然后,针对量刑中的严格责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整篇论文层次清晰、步步推进、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观点鲜明。在表达上,语言严密,表达准确,标题也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论文的主题,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毕业论文。在篇幅分配方面,介绍其他人的观点偏重,有的地方简单地说明赞成某个意见或反对某个意见,但理由部分相对单薄,应该加强这方面的阐述。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探析

董××

摘要: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应排除故意,而包括过失和推定过失。英美法系的严格责任和我国民法的过错推定实质是一致的,它没有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没有否认罪过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构成要素,它仍是过错责任的一部分。环境污染具有众多特殊性,为了应对这种特殊性,更好地打击环境犯罪,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中应引进严格责任。故本罪的主观方面应当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严格责任为辅助。

作为客观归罪的绝对责任应排除在本罪主观方面之外。完善现行刑法对本罪之规定,应就适用严格责任作出明文规定,并对严格责任作出一定的限制,如允许辩护理由的存在。司法实践中,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和严重后果持故意的行为,不构成本罪而应根据其行为的主客观要件等犯罪事实,依据刑法的其他规定如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

关键词: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严格责任;绝对责任;推定过失。

英文摘要、关键词(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人们在享受工业生产给社会聚集的巨大财富、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在遭受着空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打击环境犯罪,保护广大公民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的安全,1997年《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第六节专设了破坏环境资源罪,规定了一系列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其中第338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但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关于它的主观方面的认定就存在很多争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主张,主要观点有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本罪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和无过失。笔者对这些观点均不敢苟同,本文的相应部分将对其进行研究和评析。

其次,关于不仅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且对严重后果都持故意心态的行为,有学者主张仍应该按照本罪来定罪处罚。而另有学者主张,应根据其行为的主客观要件,依据刑法的其他规定定罪处罚。对此本篇也予以探析。

再次,由于环境污染有其特殊性,即其具有专业性、技术性、长期性、隐蔽性、后果严重性和难以恢复性的特点,如果无视这种特殊性,仍按照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势必让一部分重大环境污染者逃脱刑责。为应对这种特殊性,有学者提出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中引进严格责任,而另有学者因为严格责任有违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不利于经济建设且有失公平等原因,从而反对本罪适用严格责任。本文认为严格责任适用于本罪,但应当进行限制。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述评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概述

1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2本罪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3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

4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和无过失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诸观点评析

二、本罪主观方面:排除故意

(一)本罪主观方面案例

(二)本罪主观方面案例评析

三、本罪主观方面:过失和推定过失

(一)过失:本罪的主观方面

1本罪的处罚条件

2本罪的量刑幅度

3本罪的原始依据

(二)推定过失

四、严格责任于本罪之适用

(一)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之辨析

(二)本罪适用严格责任之争议

1.否定说

2.肯定说

五、对严格责任的限制

(一)辩护理由对严格责任的限制

1.法定辩护理由

2.善意辩护理由

(二)降低证明标准对严格责任的限制

(三)刑罚适用对严格责任的限制

(四)罪刑法定对严格责任的限制

结语

环境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的问题,经济发展保障人类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环境污染和破坏又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灾难和隐患。特别自20世纪以来,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水体、固体废物污染、森林被破坏、自然资源被浪费等等问题已是家喻户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法律在必要的时候伸出了它的调节之手,对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这一矛盾进行了调节,刑法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程度的提高,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完善,随着对环境犯罪惩治的确定性的提高,我们一定可以迎来人类和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略)

附录

附件一:英文文献

附件二:英文文献翻译

致谢(略)
本文章发表于以下期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毕业论文|发表职称论文|期刊发表|文章写作|MPA论文|文案策划-聪才文化立场。
不问文章为本站独家编审,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聪才文化
在线客服
期刊发表
毕业论文